从“治毒”到“治穷”| 脱贫路上的凉山布拖经验( 三 )
在布拖 , 盖房子多用重约35斤的实心水泥砖 。 到了潍坊 , 盖房子的红砖只有约5斤重 。 林勇单手就能拎起这些红砖 , 用抹泥刀在砖底糊上水泥 , 整齐地垒到墙上 。
与过去相比 , 这份工作更轻松 , 收入更高 。 以前在家乡 , 他不是每天都能找到活 , 一个月只挣一两千 。 到了潍坊 , 工作时间固定 , 每月收入四五千元 。
毒品带来的贫困
在林勇、蒋聪的家乡布拖 , 如果不外出打工 , 大部分家庭靠传统农业为生——地里种上土豆、玉米、荞麦 , 圈里养些猪、牛、羊、鸡 。
林勇家有12亩地 , 收入依然不高 。 最穷时家里想买一袋盐 , 都要背着土豆到镇上卖了换钱 。 “一麻袋土豆一百多斤 , 去镇上一次差不多能卖两袋 , 总共百十来块 。 ”
2015年 , 在家务农的林勇听说有一种“药” , 吃了可以振奋精神 , 他花钱托“朋友”买 。 在林勇看来 , “药”的作用原理与香烟类似 , 使用方法应该也差不多 , 于是便把它卷到烟丝里一起抽 。
林勇不知道 , 自己吸食的是海洛因 。
从那时起 , 林勇时常会想方设法买“药” , 做完一天的农活 , 就抽上几口 。
在他的印象里 , 彼时的布拖 , 染上毒瘾的人总能想尽办法买到“药” 。 布拖县禁毒缉毒大队大队长余绍文说 , 2010年前后是布拖毒情最严峻的时刻 , “最多时 , 一天可以抓到近20个吸毒人员” 。
针对凉山地区的毒品形势 ,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林英在《凉山毒品问题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一文中写到 , 在布拖等地 , 由于青壮年外流吸毒、贩毒 , 以及因吸毒致残或劳动力丧失等原因 , 一些农田闲置荒芜 , 在田间地头干活的多为老弱妇幼 , 个别村过年时甚至连个能杀猪的青壮年都找不到 。
- 万安,三个奋斗脱贫的暖心故事(决胜2020)
- 红网|湖南澧县:小湘莲成为脱贫大帮手
- 红网|澧县大堰垱镇:光伏电站照亮脱贫路
- 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如何服务保障脱贫攻坚,甘肃检察答卷在这里
-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长沙70余名消费领袖助力城步脱贫攻坚
- 勃利县|脱贫致富新“良药”
- 脱贫致富新“良药”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大厂:扶贫公益岗助力脱贫攻坚
- 新华社|脱贫致富新“良药”
- 人民网|四川若尔盖:光伏电站点亮脱贫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