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的鹅描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鹅

描述了一只肥肥的、顽皮的、渴望春天到来的大白鹅 。它从岸边的一丛灌木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 , 跳入池中 , 它的红脚板在水里拍打着 , 激起高高的水花 , 那是它一个冬天以来对嬉水的渴望 , 它时而引颈对着天空高歌 , 那是它对春天的赞扬 。
咏鹅描写了鹅的什么 《咏鹅》描绘了鹅在水中嬉戏的情境 。全诗先通过鹅的独特叫声引读者入画 , 而后勾勒出鹅“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 , 以细腻又别致的笔调 , 鲜明又简洁地勾勒出鹅的可爱情态 。
《咏鹅》的赏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就的短诗 , 表现出小诗人敏锐的观察能力 。全诗第一句就连用三个“鹅”字 , 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次句“曲项向天歌” , 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 , 十分确切 。次句“曲项向天歌” , 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 , 十分确切 , 全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咏鹅》的全文
《咏鹅》
【咏鹅的鹅描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鹅】 鹅 , 鹅 , 鹅 , 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清波 。
古诗〈咏鹅〉里描写的鹅有什么特点“曲项向天歌” , 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 , 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 , 鸡是引颈长鸣 , 鹅是曲项高歌 。“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 , 浮在清水绿波之上 , 两下互相映衬 , 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
古诗中《咏鹅》抓住啦鹅的哪些特征古诗《咏鹅》原诗:
鹅 , 鹅 , 鹅 ,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清波 。
翻译:
白天鹅啊白天鹅 , 脖颈弯弯 , 向天欢叫 。
洁白的羽毛 , 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 , 拨动着清清水波 。
赏析: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 , 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 , 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 , 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 , 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 , 一个“曲”字 , 把鹅伸长脖子 , 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 , 再写所听 , 极有层次 。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 , 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 , 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 , 而江水却是绿的 , “白”“绿”对照 , 鲜明耀眼 , 这是当句对;同样 , 鹅掌是红的 , 而水波是青的 , “红”“青”映衬 , 十分艳丽 , 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 , “绿”“青”相对 , 这是上下对 。这样 , 回环往复 , 都是对仗 , 其妙无穷 。
在这组对偶句中 , 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 , 一动不动 。“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 , 以致掀起了水波 。这样 , 动静相生 , 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
《咏鹅》这首诗写鹅的什么鹅 , 鹅 , 鹅 , 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青波 。
这首据说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咏鹅诗 , 把鹅写得英姿勃发 。我们稍为检阅一下鹅的历史 , 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故事 。
公元前39O年 , 敌兵夜袭古罗马 , 守城的士兵因节日狂欢吃得酩酊大醉 , 当敌军逼近时 , 他们尚在睡梦中 , 眼看城毁人亡的悲剧就要发生 。正在关键时刻 , 守城士兵养的鹅 , 被敌军轻微的脚步声惊动 , 大叫起来 , 把士兵们唤醒 , 才得以打退敌兵 。自此 , 罗马人把鹅看成“灵鸟” 。在我国古代 , 父母为儿子定婚 , 总是用一对鹅(代替雁 , 雁是终身一夫一妻的)作为聘礼 , 象征夫妻和睦 , 百年偕老 。英国则因为鹅是长寿的家禽 , 男女结婚时 , 男方家长总是要选择比新娘的年龄还大的老鹅 , 作为给新娘的贺礼 , 以祝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