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0回:峡谷之王大地裂缝,美国大峡谷地质史( 六 )



来自尤因卡雷特火山场的玄武岩质熔岩流残余物滑落至大峡谷,在过去的200万年里,熔岩流堰塞科罗拉多河十多次 。

河川从科罗拉多高原冲刷的沉积物在下游逐渐累积成一个广阔三角洲平原,整个三角洲由超过42,000立方千米(10,000立方英里)沉积物累积而成,在持续100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将海湾最北端围起来 。

沉积物堆积在海湾后逐渐堵塞出海口,使三角洲以北的部分海域逐渐蒸发并形成索尔顿洼地,其深度达到海平面以下79米(260英尺)左右 。科罗拉多河在此之后曾至少改道3次注入索尔顿洼地并形成卡惠拉湖,整个大湖泊淹没山谷,湖水蔓延至今日加利福尼亚州印迪奥 。当科罗拉多河重新注入海湾后,卡惠拉湖于接下来50年内逐渐蒸发萎缩,今日的索尔顿湖被当作是早期卡惠拉湖化身,但规模上却小很多 。

第3380回:峡谷之王大地裂缝,美国大峡谷地质史

文章插图

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这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岩石并不通体都是坚硬的,其中那些脆弱的部分,经不住风吹雨打或激流冲击,时间一长便消失得无了踪影,而留下来的部分,其形状往往很奇特 。包括天然石桥、千回百转的通幽曲径、两崖壁立千仞,夹持一线青天的景色,另外的一些由水流冲击而成的岩穴石谷 。形状千奇百态,色彩通红如火,每一处岩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置身其中,犹如来到仙境一般 。

第3380回:峡谷之王大地裂缝,美国大峡谷地质史

文章插图

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则干热,呈一派荒漠景观 。蜿蜒于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 。其中百分之 50的比降还很集中,这就造成了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 。因为如此,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活动 。

据地理学家考证,大峡谷已走过六百万年的历史,是大自然在地球上的杰作,辉煌与壮丽远非一般自然景色可比 。美国人以此为骄傲与自豪 。

第3380回:峡谷之王大地裂缝,美国大峡谷地质史

文章插图

大峡谷的泥墙小屋废墟,表明在13世纪印第安人是开发这里的最早的主人 。但大峡谷的天然奇景之为人所知,应归于美国独臂炮兵少校鲍威尔的宣传 。他于 1869年率领一支远征队,乘小船从未经勘探的科罗拉多河上游一直航行到大峡谷谷底,他将一路上惊险万状的经历,写成游记,广为流传,从而引起美国朝野的注意,于1919年建立了大峡谷国家公园 。现每年接待300多万游客 。

第3380回:峡谷之王大地裂缝,美国大峡谷地质史

文章插图

据说在十六世纪,有一个叫科罗拉多的人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七座黄金城,从遥远的地方跋涉到此地并发现了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之名也由此而来 。

印第安人传说,大峡谷是在一次洪水中形成 。当时上帝化人类为鱼鳌,始幸免于难 。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鱼鲜 。实际上,刻凿大峡谷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而且至今犹未停歇,直至永远 。人类不能觉察每天镌刻的进度,但时间的演进,却显示了令人不能置信的伟观 。

第3380回:峡谷之王大地裂缝,美国大峡谷地质史

文章插图

大峡谷不仅景色奇异,而且野生动物十分繁富 。有200多种鸟禽,60种哺乳动物和15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在此生息,在谷底的法顿牧场和相离90余公里,高约3500米的圣弗朗西斯科峰之间的地段,既是亚热带植物,也是寒带植物的生长区 。所以,这里仙人掌、罂栗、云杉、冷杉等植物几乎是在同一地区内共生 。

第3380回:峡谷之王大地裂缝,美国大峡谷地质史

文章插图

距今180万到1万年前,亚利桑那州北部尤因卡雷特火山场喷发带来大量的玄武岩质熔岩流堵塞大峡谷河段 。熔岩流在河道上形成至少13座熔岩坝,其中最大的一座超过700米(2,300英尺)高,形成一条长800千米(500英里)并延伸到今日犹他州摩押的堰塞湖 。今日在大峡谷河段沿线已很难找到相关的沉积物,理论上水中的沉积物随着时间会在湖底逐渐堆积,但堆积物稀少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熔岩坝形成后,在10年内就坍塌或被冲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