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让你相见恨晚的记笔记方法( 七 )
2、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这边想强调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像杂文、散文、随笔之类的文章,一般没有明显的结构。思维导图这种笔记方式更适合用于构建知识体系,因为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可以:
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关联—和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联系回顾—加深对知识的吸收加工—联系实际进行输出
比如说《如何阅读一本书》就非常适合思维导图的笔记方式。
我们对这本书进行了拆解,可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通过思维导图,不断层次化你的内容,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从而做到心中有网,融会贯通。
而且,这种笔记方式是可以无限延展的,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在原来的导图上进行新内容的添加,有什么新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加上去。
此外,自我检测和与他人分享是检验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很好的方式。比如说你可以拿着这张图问自己「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也可以和别人解释和分享。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精读笔记|一文读透《金字塔原理》
这样一来,你就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串联和描述书中的知识,不知不觉中就用到了「费曼技巧」。
3、用思维导图绘制读书笔记的难点
⊙提取关键词
相比于大纲笔记,用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难度在于关键词的提取。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建议避免使用长句。避免大段文字堆砌能极大地提升整张导图的可读性,而且提取关键词的过程是压缩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思考的过程。
在进行关键词提取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1:运用能阐明关键概念的词,名词为主、动词次之,辅之以必要的形容词和副词。原则2:精简到不能精简为止。
⊙逻辑分类
逻辑分类也是思维导图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除了用「概要」进行归纳和总结,用「联系」来表达主题间的关系外,在思维导图中还可以灵活运用「笔记」、「标注」、「标签」来进行解释和分类。
①总结归纳
在读书笔记中,用「概要」对各个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是常用用法。「概要」在思维导图总分的主线逻辑上,加上了分总关系。
除了「概要」外,当你想对相似的主题进行归纳,或者进行内容的强调,可以用「外框」把这些主题框起来,并进行注释。
②解释说明
用XMind做笔记时,当你想详细描述一件事情,但又不想影响整张图的简洁性的时候可以把大段的内容放进「笔记」里。在「笔记」里还可以进行分点阐释,让你的内容更清晰。
「标注」也是高亮主题内容或解释说明的方式。巧妙运用,可以丰富主题的内容层次,也可以避免大量解释说明的文字。
「标签」则可以起到很好的分类效果,也可以用来解释说明一些概念。如果有多个关键词,用逗号隔开即可(最好不要超过3个)。
除了用以上的方法来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外,XMind还支持丰富的主题元素,可以用贴纸、标记、超链接、附件等元素来表达多元的信息。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读书笔记方法的介绍,各有利弊,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当然你也可以在不用的阅读场景中混合运用多种笔记方式。比如说在精读的过程中运用批注式笔记法,在进行整本书的梳理时运用大纲笔记法和思维导图笔记法等等。
----------------------------------------------------------------------------
根据思维导图达人Spark的分享,我们更具体地聊下「如何做出清晰、简洁的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从把握框架和要点开始使用最简练的语言利用好结构化表达的优势设立路标:提炼关键词、添加结构标签使用形象化表达建立自己的符号语言二次阅读,二次提炼
01从把握框架和要点开始
做出清晰笔记的第一要点,就是准确把握书本的框架结构。
从目录入手是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框架的最佳方式。阅读前言也有帮助,作者可能会在前言里对框架做更详细的说明,或者介绍一些背景信息。带着问题阅读则有助于我们聚焦最感兴趣的重要信息。
关于如何总结要点,提炼中心思想,东尼·博赞在他的《快速阅读》中提供了几个小技巧——为了快速获取文章关键信息,读者可以:
关注说明性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关注连结性(承上启下)语句和段落,借以把握上下文要点略过描述性段落。它们通常用于渲染和润饰,只有补充作用
02使用最简练的语言
1、用自己的话转述,让表达准确。
人类理解未知的唯一方法是借助熟悉的事物。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和概念。
如果书中原有的表达让人费解,或者显得生硬、拗口,那么一定要试着转换成自己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如此学到的概念,比起照搬原文会更加准确,这也是知识内化的初步证明。当然,如果是经典语句,或者暂时未能理解的重要语句,那么有必要保留原文,等待未来引用、研读和消化。
举个例子,格式塔原理中的闭合律,某本书中给出定义:“随意放在一起的元素被视作其外轮廓的完善形状,大脑会寻找完整性。”读起来不太好懂,于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改成:“大脑会通过自动填补有间隙的外轮廓,感知到完好的整体。”
2、精简语言的技巧
基本原则:一个字能说清楚的,就绝不用两个字。文章为了表达的优美、充分、完整,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修饰语,但是笔记应当言简意赅。这里介绍三种压缩语言的技巧。
找主干,去冗词,去掉不重要的修饰语原文:国父孙中山先生成功地推翻了满清。
简化后:孙中山推翻满清。
使用更简短的词汇,进行同义替换原文:基于这个原因
简化后:因此
原文:有很多问题存在
简化后:问题很多
原文: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
简化后:一言难尽
避免使用弱动词(或称全能动词)原文:作出了十分热烈的反应
简化后:反应十分热烈
原文:对……进行了研究
简化后:研究了……
03利用好结构化表达的优势
口语表达是人类最直接快捷的交流方式,它只能以线性文本呈现。但人类理解、记忆最依赖的形式却是树状结构,这也是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价值所在。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切忌在最需要用结构呈现的核心地带大量堆砌线性文本。
文本结构化存在两个层面:
1、句子的结构化
复杂长句可以通过结构化得到更清晰的呈现。
举个例子,原文(讲解“认知流畅性”):从UX设计的角度出发,有时候让人们放慢步子并引起重视是好的——要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设置难读的字体或者使用令人不熟悉的非常见词汇,故意让信息很难处理。----
转化后:
2、篇章结构的调整
通常,我们以一本书的目录与章节标题为起点,搭建起笔记的基本框架。但是,作者写书的逻辑结构,和我们理解的逻辑结构可能完全不同。比如说,为了方便理解,作者把同一个结构下的内容循序渐进分散到各个章节去讲解。有时则是因为我们找到一种不同于作者的理解角度。最有助于内化的方式是,以自己的理解去安排笔记结构,而不是完全遵照原书结构。
此外,经过总结之后,同一个主题下可能并列太多要点,它们的关系也比较模糊,这时就要思考这些并行的要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般的步骤有:
排序: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地-人-事、自然操作流程等等各种次序排列要点。提炼共同的上级主题:深入思考和挖掘要点之间的联系,找到有意义的共同点。一个序列一旦超过5个要点,就不太利于理解和记忆。幸运的是,我们几乎都能找到恰当的分组方式。
比如说格式塔设计原则有许多条,如果照着书中一股脑儿列示,读过了恐怕也会消化不良。但是当对它们的特点作出更细致的划分之后,理解就深入一层,记忆也更加深刻。同时,笔记的结构也更清晰、更有层次。
最初
转化后:
04设立路标:提炼关键词、添加结构标签
思维导图如同一幅地图,从少量的主干道,逐步走入越来越密集的分叉路。如果在路口设置路标,就会使得阅读更顺畅。
当思维导图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句子时,会降低阅读的效率,不利于快速获取信息。但是如果只有关键词,就会造成意思表达不完整,时间久了可能连自己也看不懂(有人做笔记的目的是获得一个提纲,作为回忆的引子,这种笔记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给句子提炼关键词,或者添加结构标签,建立指引阅读的“路标”。这样,当我们复习时,就可以借助路标,快速把握内容结构。如果看关键词能回忆起完整内容,就可以直接跳过后面的句子;如果不能,则可以浏览详细内容。设置路标,兼顾了读图的效率和信息的完整。
比如,社交行为中,人们热衷于分享的原因:
提炼共同的上级主题和关键词之后:
结构标签则是那些可以对内容做出提示,并展现内容结构的词语。例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目的、手段优势、劣势定义、构成、特征、类型、功能、范例XMind中,每个节点都可以随意拖动,轻松调整位置,放入恰当的位置。按“Shitf+Enter”快捷键可以快速增加父主题,设置路标,非常方便。
05使用形象化表达
树状结构是人类认知、理解世界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全部。我们喜欢思维导图的高效,但当有更好的知识呈现方式,也绝不拘泥于形式。
比方说,我们给每一条格式塔设计原则都加上以图像呈现的范例:
一图胜千言!
通常用来帮助我们理解的图形还有:流程图、矩阵图(二维象限图)、韦恩图。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搜索和研究。
06建立自己的符号语言
重复率高的符号体系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明确重点、定位内容。我常用的符号包括图标和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如用【】表示句子中的重要概念或关键词。例:“故意降低【认知流畅性】”
图标和符号不用太多,常用和熟悉才能建立起快速反应,真正发挥作用。
07二次阅读,二次提炼
重要的书,有必要多读几遍。
第二遍阅读只需看笔记。有了第一遍阅读的基础,加上笔记已经对内容做了压缩,第二遍阅读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时,心中已有书本框架,读的时候就可以专注思考每一部分内容在书中的作用,思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原来笔记有些凌乱的,可以在这过程中边思考,边调整;原先不够简洁、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修改过来。
而二次提炼是指,读完第二遍之后,重新提炼出一份只有核心观点的思维导图。以下问题对这个过程会有帮助:
- 有哪些高中生才懂的梗
- 北京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 电视剧《偷心画师》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 哪些动画和漫画内含大量知识
-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学习网站
- 在北京装修,你有哪些心得和建议仅限北京地区客户回答。
- 有哪些才艺可以在短期内学会,且易于展示
- 每天花费八小时或以上,在 15 - 20 天内能学会或完成的事有哪些
- 首次创业者必须知道哪些基本常识
- 有哪些瞬间你觉得突然被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