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标准”到“中国定义”,中国丰田再提速

从“全球标准”到“中国定义”,中国丰田再提速

文章图片

从“全球标准”到“中国定义”,中国丰田再提速

文章图片

从“全球标准”到“中国定义”,中国丰田再提速

文章图片

从“全球标准”到“中国定义”,中国丰田再提速

文章图片


中国汽车以大规模的投入和试错成本 , 成就了今天在全球汽车工业的一小块立足之地 , 以比亚迪、吉利等车企为代表 , 中国汽车真正实现了自立与自主 。
随之而来 , 汽车用户的消费心智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 品牌光环被一一打破 , 产品的定义、配置成为购车的关键标准 。 市场的倒挂 , 最终击垮了没有自研能力与本地化的车企 。
车展舞台直接展示了这种市场变化 , 今年我们再难看见现代起亚、三菱、铃木和菲亚特这些曾经闪耀过的汽车品牌 。
【从“全球标准”到“中国定义”,中国丰田再提速】如何更深刻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 重构本地化竞争力 , 是所有还想留在中国市场的跨国车企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日前的上海车展现场 , 丰田向我们展示了其“立全球·更中国”的一面:我们可以看到由中国首席工程师组成的“华系天团” , 其背后是深刻的RCE体制变革;也看到由RCE主导打造的一众bZ系列的车型 , 包括全球首发亮相的铂智7;还有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福祉车 , 旨在打造移动出行平权的社会……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 丰田确实“更中国”了 。
更了解市场的中国首席工程师 , 更中国本地化的供应链 , 随着决策权的本地化 , 丰田的“心”离中国更近了 , 昔日的“全球标准优先”被打破 ,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标准优先” 。
再加上雷克萨斯落户上海建厂 , 接二连三的“大动作”都在释放一个信号:丰田正在全方位融入中国的新能源生态圈 , 与中国市场共进退 。
决策权前移:从 “全球标准” 到 “中国定义”过去 , 丰田习惯将最核心的研发留在本土 , 以“全球标准”应对各地区市场 。
如今 , 中国电动化技术的进步之快 , 丰田再次做出大胆变革——确立了以“中国需求定义中国研发”的转型思路 , 以中国用户需求为核心驱动 , 将自主研发体系与产业供应链全面本地化 , 向中国消费者传递“中国车 , 中国研发 , 中国造”的新举措 。
产品的背后最终还是人 , 优秀的产品背后 , 最终还是前瞻理念和优秀研发团队的展现 , 别小瞧这次丰田中国的自研体制变革 , 人事架构的变动 , 决策权的前移才是动真格的表现 。
2025年伊始 , 董长征升任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 李晖出任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 这是丰田在中国的发展史上 , 首次由中国丰田人担当这样的高职位 。 放眼全球跨国车企 , 如此高层级的本地化任命 , 实属罕见 。
更为重磅的是这次上海车展公布了“Regional-Chief Engineer(RCE)体制改革” , 由四位年轻帅气的中国首席工程师团队组成的“华系天团”正式亮相 , 拉开了丰田中国研发体系从“全球适配”到“中国定义”的变革序幕 。

丰田的产品研发一直沿用Chief Engineer(CE )制度 , CE是产品战略的核心 , 以往都由日本工程师担任 , 负责从商品企划到研、产、销等管理工作 , 是一个决定车型是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角色 。
如今 , 丰田决定采用最了解中国的中国工程师担任研发责任人 , 以责任人为中心来制造全新车型 , 不仅是换代车型 , 更包括已上市销售车型的改款 , 他们将拥有车型定义、技术路线、预算分配的完全自主权 , 不再受总部决策的约束 , 可以快速响应本地市场的需求 。
如果将造车比喻成制造料理 , 那这次登台亮相的中国工程师天团 , 自然更懂中国用户的“中国胃” , 更能炮制出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中华料理” 。

许天龙执掌下一代卡罗拉研发 , 叶志辉主导铂智7 , 王君华负责bZ 5 , 柳文斌则主导铂智3X 。 这些平均年龄40岁左右的本土工程师 , 正手握丰田最核心的产品管线 —— 从全球累计销量突破 5000万辆的 “国民车” 卡罗拉 , 到承载电动化转型重任的bZ家族 , 这种人事布局本身就充满象征意义 。
另一个体现在架构上的变革 , 则是丰田将原本分散的中国各地、各研发部门的职能集中到一个平台上 , 建立起ONE R&D研发体制 , 研发决策权从日本总部转移至中国 , 实现一体化研发 , 提升研发效率 , 践行中国速度 。
正如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田达郎所说 , 让更懂中国消费者的中国丰田人 , 坐在能够决策拍板的位置上 。 这在以往的丰田组织架构上是前所未有的 , 看得出“中国丰田”的变革决心 。
“RCE”体制初战告捷 , 铂智3X开了好头
在本次车展上 , 可以看到一系列丰田“更中国”的新车型 。 其中 , 铂智7全球首发 。
铂智7由广汽集团、广汽丰田、IEM by TOYOTA共同研发 , 融合了丰田DNA与中国科技智慧 , 是丰田首款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 , 尤其是铂智7的展台流量居高不下 , 让人以为是走错了新势力的展台 。

实际上 , 广汽丰田铂智3X就是RCE制度导入后的新产品 , 基于对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的研判、有竞争力的定价以及智能辅助系统的加持 , 铂智3X“一炮而红” , 可以说是丰田产品谱系中久违的爆款单品 。

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在接受车厘子专访时表示 , 铂智3X为RCE体制的导入开了个好头 , 证明让“懂中国的人造中国车”是成功的 。

此外 , 还有备受期待的bZ5 , 新车搭载550km长续航电池、Moment 5.0城区辅助驾驶 , 预售价杀入了13万元-16万元区间 。 这款实力拉满的车型 , 将继铂智3X之后 , 为丰田bZ家族进一步开拓纯电市场 。

展台上 , 丰田还带来了市销车型更加符合中国用户审美的本地化改装 。 通过城市系列(亚洲龙Urban concept、凯美瑞Urban concept、赛那Urban concept)、活力系列(普拉多Active concept、汉兰达Active concept、 RAV4荣放 Active concept) , 展现了丰田中国工程师对本地用车场景的深刻理解 , 带来了全新体验 。
“不能丢失关键的中国元素 。 ”这种“自下而上”的研发逻辑 , 或将彻底改写丰田的全球技术版图 。
诚如李晖所言 , 共创汽车新未来 , 需要携手拥有相同理想与热情的伙伴 , 为了中国消费者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全力以赴 , 让用户觉得有丰田 , 真好!
写在最后:
如今的丰田 , 牌越出越多 , 棋越下越明 , 跟中国用户无限贴近 , 是反哺全球市场的契机 。
如今的中国 , 不再只是供应链的“成本中心” , 而是技术创新的源头 。
电动化、智能化不仅仅是造车 , 三电系统、软件、芯片甚至是补能网络都不能再单打独斗 , 必须全面拥抱中国伙伴 , 借力中国本地化的供应链与人才 , 用中国伙伴的“长板”补足自身短板 , 通过生态链的合作快速补齐智能化、电动化能力 , 才有机会突围 。
我很欣赏李晖所说的 , 随着中国电动化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 丰田始终在学习 , 向合作伙伴、竞品进行学习 。 学习其实不是想成为他们 , 而是要成为更好的丰田、做更好的丰田车 。

在智电时代的竞技场上 , 丰田正展现出老牌巨头的转型智慧 , 既保持对安全品质的 “顽固坚守” , 又敢于打破百年积淀的研发惯性;既尊重中国市场的独特性 , 又致力于将本土创新升维为全球竞争力 , 这正是丰田在中国开启“继承与进化”2.0新阶段的最好体现 。